2005年1月13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从考试丑闻谈考场重典
宋志标

  今年大学英语四、六级考试还未结束,其标准答案已经在网上公布。近年来,每次英语四、六级考试几乎都要爆出枪手代考、考场抄袭等丑闻。从某种程度上讲,四、六级考试的权威性已经大打折扣,丧失了公正性和纯洁性。考场舞弊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预期。对在校生而言,取得英语等级证书意味着可以顺利拿到学位,可以增加寻找工作的筹码。对已经工作的人而言,等级证书和职称、福利挂钩。可见,薄薄的一纸证书,其实具有很高的含金量。
  这些现象折射出,我们的社会还没有以真才实学作为用人的惟一标准,而是特别在乎那些构成“人才”的外在形式,比如各种证书等等。当然,证书对于人才的甄别来讲的确可以节省选拔的成本投入,但选拔者的急功近利心态不仅破坏了良性的人才市场生态,而且造成了被选拔者心理的失衡。为了遏制考场日益猖獗的舞弊之风,考试部门出台了许多措施,如禁止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、延长交卷时间等。但从实际效果看,这些防范措施被不断突破,收效甚微。由此可见,考场舞弊已经不是靠技术上的改进能制止的了。监考技术上的改进,反倒促成了更多猫与老鼠之间的游戏方略。
  鲁迅说过,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。简而言之,考场舞弊者以及围绕考场而获取不当利益的人不过是傀儡而已,他们在所谓的考试产业中跌宕起伏,操纵他们的,则是一个已经扭曲变形的人才任用和选拔体系。然而,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,一些要求取消英语等级考试的呼声也是不切实际的,在找到最佳药方前,这个庞大的体系仍将依据惯性向前运动。不过,针对这个体系的改良是必须的。近日有新闻指称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《考试法》,只是立法者也将面对一个考验,即如何厘定舞弊者的行为究竟属于道德谴责的范畴,还是属于法律惩戒的领域。
 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,国家级英语等级考试还将继续。而考场内外的博弈也仍将继续。